鸳鸯溪—白水洋景区
白水洋是鸳鸯溪五大景区中最具特色的天然景观,平坦的岩石河床一石而就,净无沙烁,登高俯瞰,其形状犹如一丘刚刚耙平的巨大农田,平展展地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,因而当地人称“仙耙溪”。三大浅水广场中,最大的达4万平方米,最宽处182米,河床布水均匀,水深没踝。阳光下波光潋滟,一片白炽,因而得名白水洋。
白水洋的三大浅水广场经国家建设部论证,是目前已发现的全世界最大的稀有浅水广场,经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专家考证,这里为火山岩地貌由于地壳运动,部分地段有花岗岩漫入,河床底部岩石由于横向节理比较发育,在水流的长期冲刷下,形成这种奇特的地质景观。白水洋的地质地貌虽然不太复杂,但形成这种地貌的原因,目前仍然是众说纷纭,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屏南考察时,曾指示专家来考察、论证,赋予白水洋以更深,更丰富的科技和文化内涵,福州大学地质研究的专家来白水洋勘察后,发现了命名为“李四光环”的冰川碛烁和冰斗、冰臼等古冰川遗迹,认为白水洋浅水广场是第四世纪古冰川运动形成槽型谷,可能在距今6000至15000年时就已形成。但有的专家又认为地处低纬度的白水洋海拔只有几百米,古代不可能有冰床出现的气候和地貌地理条件,但在不同的自然力的作用下,完全有可能出现与古冰川遗迹相似的地貌特征,因此,至今尚无一种科学而准确的说法故被称为“天下绝景、宇宙之迷”。
仙耙溪:现在大家看到的便是“十里水街仙耙溪”这条溪流河床平坦,床石呈米黄色,一直延伸到白水流入口。
浅水流动过程中因与河床磨擦产生与流向垂直的月牙状流水波,流水波具有波谷对河床的下切侵蚀能力大于波峰的特点,由于溪水携带的泥沙稀少,对河床的磨蚀作用小,河床的侵蚀作用以流水冲蚀为主,在流水波的长期冲蚀下,河床基岩沿流水水波波谷侵蚀下凹,形成与流水波相似的水蚀波痕,这些波痕首尾相联又似整齐排列的巨大鳞片,眺望泛着粼粼清波的河床,“龙粼”清晰可辩,犹如一条巨大的祥龙,随波游动,迎接大家的到来。
在地质学上与它上面的沉积物一起称作基座阶地。其实在远古的时候它就是仙耙溪古河床,大约距今约260万年以前,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,随着白水洋地区的地壳缓慢上升,流水的长期侵蚀下切,使河床下降,宽度缩小,如今仙耙溪河床已低于古河床约1.5m-2m,剩下的部分古河床成了一个平坦阶地,你不能不感叹地质作用的神奇感力。
“蟠桃献瑞”:大家看这块岩石,犹如一粒硕大的“蟠桃”向远到而来的游人献瑞,这在地质学上称为崩积岩块,火山岩垂直节理发育,陡崖壁上岩块受重力作用,常沿节理,裂隙等破裂面整体崩落,堆于崖麓或缓坡处,这些崩落的岩块称作崩积岩块。
波光粼粼的浩瀚洋面就是白水洋,白水洋分为上、中、下三洋,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中洋,是最壮观的景点,河床平坦,河水分布均匀,有些节理较发育的岩石比较疏松,在水流的冲刷下不断脱落,形成一个个天然浴缸,到白水洋一定要赤足下水走走,一是感受一下白水洋的水,二是免费做一番足底按摩。
白水洋号称万米“水上广场”每年的8.18日屏南县政府都要在此举办水上运动会,并在浅水广场中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,有水上舞龙、舞狮、水上拔河、武术等运动。
白水洋上洋:白水洋上方状似梯田的是白水洋上洋,由于河床深浅不一,水的颜色不同,加上两岸竹木,山花的辉映,显得五颜六色,故又称“五彩洋”,其景观有点与九寨沟有点相似。
双龙桥:我们现在经过的这座木拱廊桥,是一座重建的双龙桥,桥长66米,宽4.5米,两墩三孔。
屏南属丘陵地带,境内山高林密,溪涧纵横,古代交通极为不便,来自中原的屏南先民中的桥梁工匠,根据屏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林木资源丰富的特点,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,选择经得起风雨侵蚀的杉木作为建筑材料,在屏南境内建起了50多座木拱廊桥,大大改善了屏南的古代交通,现境内善存13座,是全国现存木拱廊桥数量最多的县份之一。
屏南的木拱廊桥是最早的始建于宋代,其余分别始建于元、明、清,现存的木拱廊桥都经过历代多次重建和重修,得以保存。
木拱廊桥,又称叠梁式风雨桥,俗称“厝桥”是用两组圆杉木作纵梁,与横串梁木(俗称牛头)以榫卯衔接,构架成八字形拱架,然后在拱架上横铺木板为桥面,再在桥面上盖以4柱9檩穿斗式构架的桥,整座桥不费寸钉片铁,只凭榫卯衔接,结构严密,建筑稳固。其建筑工艺独具匠心,巧夺天工,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桥梁工匠的聪明的才智和高超技艺。桥的正中是一条长廊式通道,两边铺设长木为凳,桥的梁上用墨书文字记载建造年月、桥筹建者、捐款人和建桥工匠的姓名,有的还书写着对仗工整,富有诗情画意的对联,这种贯木廊桥既变溪涧为通途,又是游客途中乘凉歇息,颓躲避风雨的场所,而且还是观赏白水洋、五老峰的观景台,桥中的神龛上祀奉的观音菩萨是善男信女们朝拜的地方。
五老峰:大家站在双龙桥上,远眺对面的山峰,前方座落在白水洋边上秀丽的山峰便是五老峰,其前方的小平台人称棋盘石,传说当年有五位神仙在棋盘石上,面对棋局冥思苦想,忘却了岁月的流逝,专注凝神而化为五老峰。
这五老峰是火山岩地貌中最具特色的峰丛景观,在地壳应力作用下,产生不同方向的垂直裂隙,岩层被切割成菱形或近方形的块体,地壳抬升后,经流入侵蚀,重力崩塌和风化作用,周围的岩块崩塌,保留下五个高达数十米的石柱、石壁,颇似五个神态各异的仙翁稳坐山巅。
百米冲浪滑道:这是一条长近百米,宽60多米的天然冲浪滑道,游客只要仰面躺在滑道上就可以凭借溪水的冲力向下游滑去,下面的燕潭已经过整治,使冲浪即刺激又没有危险,但也要注意安全。
燕潭:前面是一个碧波荡漾的深潭,因形似燕子,故称之为燕潭,燕潭是一个天然游泳池,但因潭中有旋涡,不会游泳的游客,下水前要注意安全并穿上救生衣。
下洋与纱帽岩:白水洋的下洋波平如镜,它与喧嚣的中洋冲浪区形成鲜明的对比,给人以宁静的感觉,洋中央那块突起的岩石,它与河床是连体的,它的形随步换,从左上方看,象一顶明代的乌纱帽,故称“纱帽岩”,传说当年有一位县官路过此地,见此处环境优美,感叹宦海险恶,遂生退隐之心,将纱帽抛在水中化为此石,从对岸看过来,像一尊神像,人称镇洋将军,从正上方看像一个破土而出的竹笋,人称“仙人遗笋”,从左侧下方往上看去,其形如一只巨龟,背上驮着一堆宝物,故人称“金龟驮宝”总体看,其形如一鼓满的风帆,又称“一帆风顺”,因此,该景点又称为“金龟驮宝,一帆风顺”。
纱帽岩是怎么形成的?这是由于岩石发育以北东走向为主的节理,裂隙和断层,在它们密集部位,岩石破碎,抗风化侵蚀能力低,流水容易将其侵蚀带走,而节理、裂隙不发育在岩石则留下来,随着地壳抬升,流水下切河床下降,在河床中间形成了一个延伸方向与流水平行的石墙,流水的继续下切和侧蚀,最终使石墙缩小成一个孤立石柱,成为名符其实的中流砥柱。
齐天大圣洞:宽十余米,深八米,中间石龛上立着齐天大圣神位,上刻“玉封上洞齐天大圣王合殿”这个齐天大圣庙修建于清同治十年(1872)以《西游记》里孙悟空“变庙”为原本,庙前立着石柱旗杆,庙建洞窟中颇具特色,虽然规模不算很大,但朝拜者络绎不绝,香火十分兴旺,毕竟齐天大圣是鸳鸯溪的保护神。